1张985、211名校学生现状表流出: 挤进高层次的圈子, 有多重要?
1张985、211名校学生现状表流出: 挤进高层次的圈子, 有多重要?
前段时间,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片。
四川某理科班,2003年参加高考,去年年底组织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。
同学间互相交流了目前的近况后,有人整理出了一份清晰的名单。
上面是当年27名考上本一批以上的学生,他们的高考成绩以及对应的就职单位。
大概可以分为3个层次:
①清北四人及顶级985学生,金字塔最顶端,毕业后供职于高校,或当医生、出国;
②普通985学生,成绩中位圈,主要在研究所、设计院、银行、大厂工作;
③211学生,成绩下位圈,主要在政府部门、房地产公司、企业工作。
这份排名表有很多细节和亮点,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,莫过于这两条:
一,认知水平决定你所在的层次。
简单粗暴地说,就是高考分数越高,找的工作大概率越好。
比如在985高校任职,薪资待遇不仅仅是工资那么简单。
博士入职高校,除了正常工资,还有很多福利和补贴,比如:
安家费、科研奖金、绩效、子女入学优惠等,还有令人心动的超长寒暑假期。
就像安徽某高校,A类博士可以一次性获得140万的安家费。
每个月不仅享受副教授待遇和1.2万的租房补贴,顺带还帮博士家属解决工作问题。
比如在研究所,博士一年收入大概10~20万,有编制,有福利房,工作稳定。
相比之下,那些在私企、小公司工作的,也许也能拿高薪,但福利和稳定性可能就没那么好了。
二、高层次的圈子,很重要。
一个班里有4个清北的,27个本一以上的学生,这应该是省级重点中学的重点班。
坐在同一个教室里,和优秀的人在一起,想不优秀都难。
27人分布各行各业,有医生、教授、研究学者、定局国外的、公务员、房产人员......
在这个圈子里以后就医、留学、买房、投资、深造,都有人可以咨询。
你可能会说,也许他们之间只是普通同学关系,但不要小看弱联系的影响力。
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提出的“弱联系”概念告诉我们:
像在找工作这类重要的事情上,能真正用到的关系,并不是经常见面的人,反而是那些不怎么常见到的人。
他们可能是你已经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,必要时也许会分享给你差异化的信息,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机遇。
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。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
年轻人,努力让自己变优秀,早早挤进高层次的圈子,真的很重要。